本內(nèi)容來源于@什么值得買APP,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哈爾科夫
什么才是夏天相對健康的飲料?關(guān)于夏天的飲料話題也是一個比較熱鬧的話題,每個人都有每個人不同見解,比如有人喜歡帶糖的飲料,有人不喜歡飲料只喜歡喝水,還有人喜歡無糖的飲料等等。作為一個美食達人,這方面自然也很關(guān)注,我個人看法,如果夏天僅僅是喝水不夠的,還是多少要帶點滋味的飲品比較好,在這方面,無糖、無甜味劑添加的茶飲品自然是我的首選。茶飲料有什么分類最簡單的分類是:有糖和無糖兩大類
有糖類的代表就是統(tǒng)一冰紅茶、綠茶之類的,嚴格來說這種我都不認為是屬于茶類飲品;無糖的代表就是三得利的無糖烏龍茶,這個起碼算是入門的茶飲品吧。
從常見茶葉品類又分為了:烏龍茶、綠茶、白茶、紅茶、茉莉花茶、麥茶、普洱茶等等
最常見的其實還是烏龍茶和綠茶,其次才是白茶茉莉花茶等茶飲料。
為什么選擇無糖茶飲料?答案其實很容易理解,在低運動量的前提下,攝入糖分過多對人體很不利,會加重身體的負擔(dān)。
而無糖茶飲料更接近于沖泡的茶水,含有茶多酚、咖啡堿等茶葉的有效成分,兼具一定的營養(yǎng),清涼解渴。
哈爾科夫常買的茶飲料都是什么品類?這里不得不提一下哈爾科夫常買的茶飲料了,也是本篇文章的主角,分類還是蠻多的。
最長買的還是烏龍茶,因為無論商超還是便利店,最容易見到的就是烏龍茶,甚至可以說最常見的就是三得利的無糖烏龍茶。
原料:原料是最大的差差異,最直接的還是使用茶葉量以及是否使用茶粉和碳酸氫鈉。
使用茶粉最根本的還是為了降低生產(chǎn)成本,并且口感會有一定影響,這一點上三得利無糖烏龍和旭日森林最冥想
而做的最好的還是屬于伊藤園、朝日、東方樹葉和華潤。
營養(yǎng)成分:除了華潤的烏龍因為使用聚葡萄糖的緣故(猜測),能量為25kj/100ml,其余幾款均為0;但是含鈉量來講,含鈉量最高的也是華潤這一,最低含鈉量的是東方樹葉,含鈉量為0,其次是伊藤園的兩款。
口感:苦度最大的是伊藤園濃味烏龍,最低的是東方樹葉,這完全是兩類消費者的產(chǎn)品,可以作為參考。
如果以苦度和濃郁為評判標準,排名次序應(yīng)為:伊藤園濃味、伊藤園鐵觀音、三得利、旭日森林、華潤烏龍、朝日、東方樹葉
如果以入口清爽作為評判標準,排名次序應(yīng)為:東方樹葉、朝日、伊藤園鐵觀音、華潤烏龍、三得利、旭日森林、伊藤園濃味烏龍
(華潤那款我還是優(yōu)先不考慮了,畢竟別人都是0能量,它還是有能量,呵呵)
綠茶綠茶也是夏季的必備飲品之一,一般我都是選擇夏季冷泡,放入冰箱,解渴生津,非常的不粗哦。
這次挑選的也是比較容易買到的品牌
原料:原料在綠茶飲品中差別比較小,國產(chǎn)與日本本土版的只是差在是否有碳酸氫鈉的使用,主觀上還是不用的更好一些。
營養(yǎng)成分,能量均為0kj,也就是0卡,差別還是在含鈉量,日本本土版最高的是麒麟,國產(chǎn)最高的就是伊藤園,其中最低的還要屬于東方樹葉,0含鈉量。
口感:如果以清單為標準,那么東方樹葉是當(dāng)之無愧的第一。
排序為東方樹葉、麒麟生茶、千富森、伊藤園原味、綾鷹、伊藤園濃味
如果以濃郁香醇都作為口感評判標準,那么綾鷹和伊藤園濃味當(dāng)之無愧前列
排序為綾鷹、伊藤園濃味、千富森、麒麟生茶、伊藤園原味、東方樹葉
茉莉花茶/白茶這是最近幾個飲料廠商新開發(fā)的品類,之前一直沒關(guān)注,但是口感肯定要相對于綠茶更適合大多數(shù)人。
可選范圍比較少,挑選了兩個品牌:
原料:除了伊藤園有使用那個白茶,并且標注了茶的用量,其他的沒什么區(qū)別。
營養(yǎng)成分:均為0卡,鈉含量的去唄在于伊藤園13mg,而東方樹葉為0mg
口感:從清單爽口角度來講,東方樹葉的完勝;而從口味豐富濃郁來講,伊藤園完勝。
紅茶/普洱茶抱歉,只有東方樹葉的兩款,正好最近喝的也是這倆。
還是簡單說一下吧,兩者更推薦青柑普洱,香氣更怡人。
原料:都是水、茶、青柑皮、碳酸氫鈉和VC的組合。
營養(yǎng)成分:鈉含量均為0
麥茶是最近幾年開始流行的代用茶品類,也是從日本流傳進來的,市場品類并不多。
特選比較容易買到的伊藤園麥茶和日本進口達亦多麥茶進行對比。
原料層面:達亦多采用的是六棱大麥和二棱大麥的組合,并且用量多,而伊藤園的未標注哪種大麥,用量較少。
營養(yǎng)成分:均為0卡,鈉含量均為11mg/100ML
口感:麥茶這東西還是講究的一個口感濃郁,達亦多在價格與國產(chǎn)差不多的情況下,容量更大,口感更濃郁,首選。
相關(guān)問題鈉含量怎么有高有低之前寫過可樂的評測,就開始關(guān)注那個鈉含量的問題,用排除法來判斷,最大的可能性來自于水源,其次才是原料。那么放在茶飲料里合適嗎?
答案應(yīng)該也合適,不過存在一定的變量。此前有說法說鈉含量來自于碳酸氫鈉的使用,但是這次評測的東方樹葉,也有使用,不過鈉含量卻是0,而以水源軟度一向很好的日本來講,此次進口的沒有使用碳酸氫鈉的茶飲料,鈉含量普遍也有偏高的,所以單純歸咎于水源也并不是完全站的住腳,不過好歹讓大家看到了差別。
夏天出汗多,鈉流失也多,鈉含量高一點,倒是有助于補充鈉,但是如果過多攝入,存在增加腎臟負擔(dān)的問題,所以怎么選,除了口感問題,大家還要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綜合考量鈉含量高低的問題。
無糖茶飲料是否能代替泡茶答案是否定的,無糖茶飲料雖然也來自于茶制作,但是在制作過程中營養(yǎng)成分還是相對于自己泡茶有流失,并不能完全代替泡茶。直白點,風(fēng)味流失是主要因素。
建議夏天喝什么茶比較好?個人喜好還是綠茶、以及茉莉花白茶。不過烏龍茶和紅茶也沒毛病。
夏天喝冷藏的茶飲會不會濕氣很重?最近朋友圈好像很多販賣焦慮的動不動就什么夏季濕氣重,要調(diào)理還是啥的,建議大家還是把這一類人屏蔽掉吧。首先這個濕氣本身就是個很玄幻的概念,你讓他們拿出科學(xué)依據(jù),就是不跟你往上面談。如果按照他們的那個濕氣論,不上烤箱你是去不掉他們嘴里的“濕氣”的。
總結(jié)一點:基本上跟你大談濕氣的,要么是真的匱乏現(xiàn)代醫(yī)學(xué)常識,要么就是一幫子民科美容調(diào)理機構(gòu)為了賣東西的,無需關(guān)注,按部就班,依據(jù)科學(xué)來喝冷藏的茶飲。
自古以來一直都是喝熱水和喝熱茶,抵制冷茶誰告訴你自古以來就喝熱水的?不知道古代燃料多貴嗎?是一般平民百姓都能燒熱水的嗎?
古代燃料都用在取暖和做飯,哪來的給你燒開水喝?
真正的喝開水普及是從民國時期的“新生活運動”,目的是把水燒開喝能夠大幅度降低因為水源不潔凈造成的傳染病流行。但是真正使得全民喝熱水開水實現(xiàn)還要在解放之后,那時才真正做到了這一點。但是不知道為什么就變成了中國自古以來都是喝熱水喝開水。
說到冷茶,這里指的是冷泡茶。冷泡茶最大好處是,低溫不會破壞茶的營養(yǎng)成分,缺點是可以冷泡的茶類品種有有限,不是所有茶都適合冷泡。適合冷泡的比如綠茶、煎茶、烏龍茶這一類,不適合的比如紅茶、普洱、黑茶這一類。并且冷泡茶出茶時間周期較常,你得有那么耐心。
撤了這么多白話,希望還能給大家提供一個選擇的參考,就當(dāng)看個樂子吧。
碼文不易,喜歡的請一鍵三聯(lián),謝謝啦!作者聲明本文無利益相關(guān),歡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諧討論~